网安强音响彻百年津门!天融信承办的新质安全分论坛成功举办
9月25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车联网安全工作组、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组、科技创新应用工作组,天融信科技集团承办的第4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新质安全分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以“AI赋能网络安全新质生产力”为主题,邀请政、产、学、研各界领导、专家,共话“人工智能+安全”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新格局。

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人工智能正由前沿创新逐步转化为现实动能,已成为重构生产方式、提升产业韧性、打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力量。从国家层面提出系统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到各地争相探索“AI进产业”的路径机制,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正迈入由局部试点向系统落地的关键阶段。
共绘“AI+安全”创新发展新蓝图
在新质安全分论坛上,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原所长严明,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科技创新应用工作组组长、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龙春,天融信科技集团副总裁于中青出席并致辞。

严明在致辞中提到,人工智能赋能网络安全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创新、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效率、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助力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完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等方面。他指出,只有将技术创新、管理优化、法规约束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才能在AI时代构建起真正可靠的网络安全防线,实现“技术向善”,让AI成为保障网络空间安全的核心力量,而非威胁。

龙春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的背后,新型安全风险正呈现“复合型、跨领域”的新特征。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网络安全新质生产力的培育离不开产学研用深度联动,应共同构建开放共享的技术生态,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深度融合,强化跨学科、跨行业的协作机制,加快安全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的转化效率,系统化提升我国在新一代网络安全领域的整体竞争力。

于中青在致辞中表示,AI与网络安全深度融合,既为应对未知威胁、复杂场景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也让“新质安全”从理念走向实践。十余年来,天融信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安全产业的深度融合、双向赋能。于中青谈到,面对“新质”时代的行业应用变化,天融信将坚持安全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深入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云计算、低空智联网等新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新质网安边界,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筑牢安全底座。
共探“AI+安全”双向赋能新路径
主题演讲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南开大学、中汽智能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天融信科技集团的多位专家学者积极分享,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深度融合的创新与实践。

连一峰在主题演讲中谈到,人工智能和大模型在网络安全主动防御、监测分析、行为认知、预警响应等典型场景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模型面临着数据泄漏、数据投毒、对抗攻击、恶意输出、模型幻觉等网络安全挑战。我们应围绕大模型智能分析的可解释性问题和持续进化问题,打造具有可模拟性、可分解性以及算法透明的可解释人工智能,助力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领域的相互促进、博弈共生。

李剑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争相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然而,人工智能技术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提升企业效率的同时,也为本就错综复杂的信息网络环境中增加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信息安全方法已经不足以应对这些新兴风险,需要专门针对人工智能安全,研究新的安全技术,建立新的管理策略以保障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魏金侠谈到,我国网络安全领域面临着前沿攻击日益复杂与传统防御手段相对滞后的尖锐矛盾。由于基础大语言模型或通用大语言模型难以直接适用于网络领域,亟需构建一套自演进、多维协同的网络安全监测与处置体系。该体系应具备全域安全威胁监测与研判功能,并能够进行多源线索关联与深度挖掘,最终实现安全事件的智能化处置与运维,形成“检测-反馈-优化”一体化的动态演进安全能力闭环。

贾岩在分享中提到,目前针对复杂系统的逻辑漏洞仍缺乏系统而有效的自动化挖掘手段。南开大学研究团队基于自动机学习和大模型技术构建了灰盒消费物联网逻辑漏洞自动发现系统,通过创新性的系统行为抽象方法,实现了对灰盒消费物联网系统的状态逻辑自动构建,并进一步基于大型语言模型实现了对状态模型的场景语义理解与逻辑漏洞检测。

马霄指出,网络安全产业不应也不能脱离业务独立存在,需要根据目标业务的特点,构建对应的安全能力。天融信立足工业企业实际业务需求,提出以通信语法层检测、通信内容层检测与上下文语义内容分析构建三重免疫框架,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网络安全运营管理,进一步推动控制系统网络安全从通信关系演进至行为内容层面,并为下一步基于工序逻辑与工艺参数的安全深度融合构建分析基础。

郭振表示,随着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以及攻击策略的不断升级,汽车防护水平并未与其发展速度相匹配,漏洞造成的潜在影响越发显著。为应对汽车信息安全挑战,国内汽车信息安全政策法规要求正逐步完善,汽车信息安全要求落实进入关键时期。GB44495-2024 《汽车整车信息安全技术要求》的实施,对车型研发、测试验证、用车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沈余锋表示,车联网数据蕴藏的巨大价值只有在安全可信的数据流通中才能释放。面对数据流通的隐私安全、权属模糊、数据出境、标准缺失等挑战,应围绕健全治理合规框架、强化隐私计算与区块链技术等方面打造数据可信流通体系。同时,推动标准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生态协同及人才培养,从而构建来源可溯、去向可查、风险可控的数据生态,推动行业及城市管理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8月26日印发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中提出,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到2030年,智能终端普及率超90%;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未来,天融信将坚持安全与智算并进,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实践,助力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的快速、健康融合发展。
相关阅读
1、天融信: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赋能”,AI驱动数据安全自我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