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简称:天融信 证券代码:002212
全天候7x24小时服务: 400-777-0777

天融信: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赋能”,AI驱动数据安全自我进化

天融信出席“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数据合规治理与创新发展分论坛”,与业界同仁围绕数据合规治理实践和创新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携手构建数据安全新发展格局。

天融信:从“被动防御”到“主动赋能”,AI驱动数据安全自我进化

发布时间:2025-09-16
浏览次数:1537
分享:

2025网安周

9月16日,作为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分论坛之一的“网络安全技术高峰论坛数据合规治理与创新发展分论坛”在昆明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数据管理局指导,中央网信办数据与技术保障中心主办,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承办。天融信科技集团受邀出席作主题分享,与业界同仁围绕数据合规治理实践和创新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携手构建数据安全新发展格局。

当前,全球数字经济正迈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为核心、以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新阶段。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领域,成为重塑产业格局、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但随着数智化转型深入,传统数据安全防护存在各类局限,不仅对既往存在的诸多问题处理乏力,更面临着攻击者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天融信科技集团副总裁 唐宁

“构建AI赋能的数据安全能力,是化解传统安全困境、对抗新兴安全威胁的关键。通过将AI与数据安全深度融合,驱动数据全生命周期保障能力自我进化,推动安全能力体系实现从‘被动防护’到‘主动赋能’的跃迁。”天融信科技集团副总裁唐宁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数据安全体系建设》主题演讲中谈到。

1、智能治理:AI重塑数据安全新基座

在数据安全治理评估阶段,AI显著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的智能化与精准化水平。融合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实现全域数据资产的智能识别,提升数据资产管理准确性。依托AI大模型强大的语义分析与推理能力,结合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实现自动化标签生成,并通过人工校验闭环,持续提升数据分类分级的准确率与可靠性。此外,通过分析式AI构建智能评估体系,打通业务逻辑与安全要求之间的壁垒,持续量化数据安全风险,为后续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智能防护:AI构建数据安全新防线

在安全防护建设阶段,AI深度融合内容识别、行为分析以及供应链安全管控技术,构建多维一体的智能防御体系。利用AI技术检测敏感信息流向,实现上下文感知和敏感内容精准识别,推动从“静态防护”向“智能防护”升级。同时,建立用户和实体的动态行为基线,检测异常行为并及时阻断内外部威胁。面对日益频发的软件供应链安全事件所引发的数据泄漏风险,AI将安全管控左移,赋能组件智能成分解析、深度漏洞挖掘与威胁智能响应,从源头降低数据安全风险。

3、智能运营:AI引领数安运营新模式

在数据安全运营阶段,AI全面推动运营模式向自动化、智能化演进。基于持续优化的AI监测分析引擎,实现对全域数据安全风险的精准感知,推动运营机制从“事后响应”向“事前预警”升级。同时,依托安全大模型,动态生成与调优数据安全策略,有效保障业务数据安全。此外,基于自然语言处理与生成式AI等技术,实现告警智能降噪、安全知识智能获取与安全报告自动生成,全面强化数据安全运营闭环的效率与价值转化。

随着大模型融入千行百业,大模型正在成为数据安全的新攻击面,数据安全风险贯穿从模型训练到推理部署的AI应用全流程,其自身安全也成为防护的新焦点。天融信通过打造完整的大模型应用安全保障体系,结合大模型安全网关、大模型数据安全监测、大模型安全评估等面向大模型推出的专项安全防护产品,构建“全链路”的大模型应用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企业AI风险防御强度与运营质效。

近年来,天融信持续深耕“AI+数据安全”领域,已构建集治理、监管、技术于一体的数据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2024年,天融信发布了面向AI时代的一体化数据安全解决方案,覆盖数据开发利用、交换共享、跨境安全合规等典型场景。2025年,天融信数据库审计、网络审计、火焰威胁检测等多款数据安全产品全面云端接入天问大模型,在AI驱动下主动进化,赋能数智时代数据安全。2025年6月,天融信数据分类分级系统率先通过了基于人工智能的数据分类分级产品能力检验,成为国内首款通过该项测评的智能化数据安全产品。

未来,AI与数据安全将迈向双向赋能的新阶段,AI驱动数据安全效能跃迁,数据安全则为AI的落地提供全面保障,最终共同构建安全、可信的智能数字生态。

相关阅读

1、天融信李雪莹在2025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发表演讲

2、2025网安周博览会~众多领导、专家莅临天融信展区交流指导!

3、打卡2025网安周博览会天融信展区,get网安知识、解密AI诈骗手法

4、又是首家!天融信数据分类分级系统率先通过中国信通院“AI赋能数据安全”产品能力检验